聯系我們(內頁)
- 電話:15235150078
- 郵箱:1119773998@qq.com
- 網址:www.haiselan.com
- 地址:杏花嶺區城坊街29號院26號樓萬達兒童天地院內(龍潭公園東門)
俞洪敏:高考不是奮斗的終點
來源:Chinese websites 發布時間:2023年05月23日
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了,幾個人開心,幾個人難過。高考不及格怎么辦?不要灰心,環顧四周,在過去所謂的高考“失敗生”中,現在有很多各行各業的名人,包括馬云、俞洪敏、李安等等。他們的命運并沒有因為“一考定終身”而黯然失色。相反,他們牢牢把握命運,創造輝煌。讓我們看看他們是如何走出高考的“陰霾”的。
馬云:數學考了1分,考了3次才及格。
一九八二年,18歲的馬云迎來了他的第一次高考。那一年,他在數學上得了1分。
然后,馬云開始努力復讀,19歲時又進入了高考考場。這一次,馬云的數學成績有所提高,得了19分。
從那以后,馬云開始一邊工作一邊復習。馬云在第三次高考中的數學成績達到了79分,但他的總分仍然比本科差5分。
幸運的是,恰好杭州師范英語系剛升本科,報考的學生數量不夠。所以學校決定讓幾個英語成績好的??粕苯由媳究?。于是,馬云作為本科生踏入杭州師范大學。
俞敏洪:英語考了33分,考了3次才上北大
經過10個月左右的復習,俞敏洪第一次參加高考,英語只考了33分。第二年,經過努力,他只考了55分,再次落榜。在俞敏洪的第三次高考中,他只用了40分鐘就取得了95分的好成績,總分387分。,俞敏洪以超過北京大學7分的錄取分數線進入北京大學。
俞洪敏曾在微博上提到:“高考不是奮斗的終點。無論你的成績如何,上什么大學,都不是決定個人成敗的關鍵。決定個人成敗的是一生的胸懷、精神和勇氣;人生不是一場百米賽跑,而是一場無盡的馬拉松。”俞敏洪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了一個新東方,成為了一名留學教父。
李修平:央視好聲音,曾三次落榜。
同理,國臉李修平也曾經經歷過高考落榜。
當初,李修平高考連續三年落榜,但父親沒有幫她找工作。“如果你繼續復習考大學,我支持你;如果你不想參加考試,就把檔案放在街上,聽聽街道的安排?!?br /> 李修平通過努力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的播音系,走上了新聞聯播的主播臺。
孟非:從來沒有聽說過“高考決定命運”
1990年,孟非參加了高考?!笆ξ襾碚f是意料之中的事情。我坦然面對,從來沒有想過復讀。有什么區別?”然而,孟非說,像所有年輕人一樣,他對社會的艱辛缺乏了解。失敗后,他去深圳工作,結果到處碰壁,不到一個月就回到了南京。
“沒有知識真的很可怕。沒考上大學并不意味著我不喜歡學習。我從未放松過學習。”孟非說,1992年,他通過了成人高考,被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錄取。后來去電視臺打零工,幫人背包打燈,但一直是臨時工。
直到1996年,他的一部特別電影《飛往亞特蘭大》讓他在全國小有名氣,成為電視臺的正式人員。2002年,他終于走上了江蘇城市頻道打造的全新一小時直播節目《南京零距離》。后來,孟非成功主持了《非誠勿擾》節目,因此在全國大受歡迎。
孟非寄語不及格的考生,都說“知識決定命運”、性格決定命運,就是沒聽說過“高考決定命運”。
李安:第二次失敗時數學差0.67分
如今,李安是一位的國際導演,但他的學習生涯并不順利。
雖然他很早就對父親說:“我不喜歡(傳統的科學、工程、醫學、農業等學科),但我想成為一名導演。”但每個人都只是一笑置之。
第一年參加臺灣省聯考,李安以6分之差落榜。第二年重考,數學差0.67分,再次落榜。李安的父親是臺南一中的校長。李安的兩次失敗對李家來說是不可接受的。
那時李安情緒發泄,不過是把桌子上的臺燈、書一把掃到地上,然后跑出家門透透氣。
后來,李安幾經努力考上了藝術電影劇科。根據他的描述,這是“靈魂第一次得到解放”,他當時才發現,生活可能不是一樣的學習和深造。從那以后,李安學習芭蕾,寫小說,練習聲樂,畫素描。大學失利者李安成為奧斯卡導演李安。
賈樟柯:分析幾何,立體幾何無法區分。
AI配圖魔改
賈樟柯現在是中國第六代導演中的,但是當他上學的時候,他的數學成績很差,直到高考之前,他甚至分不清幾何和三維幾何的分析。他的整個中學時代都是寫詩的。然而,他對詩歌過于癡迷,卻浪費了學業。第一年,賈樟柯在高考中慘敗。
1990年,賈樟柯自費前往山西大學學習藝術,因為他不需要在那里參加數學考試。后來,賈樟柯不小心看了陳凱歌導演的電影《黃土地》,一邊看一邊流淚。看完之后,他發誓以后一定要當導演。
怎樣才能成為導演?賈樟柯到處問人。有人告訴他,如果他想成為一名導演,他必須參加電影學院的考試,并告訴他永遠不要參加導演系的考試。,賈樟柯選擇了北京電影學院的文學系,考了三年。1993年,賈樟柯終于收到了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錄取通知書。
1968年,李彥宏出生在山西陽泉的一個普通家庭。年輕的時候被戲曲迷住了,考上了山西陽泉晉劇團。然而,在中學時代,李彥宏回到了“主業”,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業中。
1987年,李彥宏成為陽泉市高考狀元,考入北京大學圖書信息專業(即現在的信息管理)。然而,他進入中國大學的興奮逐漸被書籍和信息學的無聊和無聊所融化。所以他決心出國。
大三以來,李彥宏心無旁騖,購買托福、GRE等書籍,目標是在美國留學,專攻計算機科學。
經過不斷的努力,李彥宏于1991年收到了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錄取通知書。
“我出國不是一帆風順的。因為我換了專業,剛去美國學計算機,一開始很多作業都跟不上。有時候和教授面試的時候,因為不耐煩,談了一些自己不太了解的領域,結果那些教授覺得我做不到?!彼运洺CΦ搅璩績牲c,白天上課,晚上補習英語,寫程序。
李彥宏對這段經歷的評價:“現在回想起來,覺得當時挺苦的,但是年輕的時候應該吃苦?!?br /> 莫言:高考很糟糕,但是沒有高考更糟糕。
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、作家莫言說,談高考,大家都討厭,但是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一所好大學。
莫言記錄了女兒高考時在考場外等待的心情:“距離正式開考還有一段時間,但還熙熙攘攘的校園已經安靜下來,楊樹上的蟬鳴變得格外刺耳。一位穿著軍裝褲的家長抬頭說,北京什么時候有這個東西?另一位戴眼鏡的家長說,學校應該派人把他們趕走?!?節選自莫言名篇《整天陪女兒高考》)
這段描述家長在考試期間急切情緒的話,說明考生家長對高考的復雜情緒又愛又恨,既看重又無能為力。對于高考,莫言只能感慨地說,高考很差,但沒有高考就更差了。
余華:失敗迷茫,用寫作改變命運。
作家余華參加了恢復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,但他失敗了。
余華在《19年前的一次高考》一文中寫道:“高考那天,學校門口掛著橫幅,上面寫著‘一顆紅心,兩種準備’。這八個字也寫在教室的黑板上。兩種準備是錄取和失敗。一顆紅心意味著你可以在祖國的任何職位上取得成就。當時我們真的是一顆紅心,一種準備,就是被錄取,但后來才發現,我們實際上做了后一個準備,我們都失敗了?!?br /> 后來,余華在衛生學校學習了一年,被分配到鎮上的衛生院,成為了一名牙醫。業余時間,余華呆呆地看著窗外的街道,突然不知道未來在哪里。那一刻,他決定改變自己的命運,于是開始寫小說,寫了《活著》、后來的《許三觀賣血記》和《兄弟》。
馬云:數學考了1分,考了3次才及格。
一九八二年,18歲的馬云迎來了他的第一次高考。那一年,他在數學上得了1分。
然后,馬云開始努力復讀,19歲時又進入了高考考場。這一次,馬云的數學成績有所提高,得了19分。
從那以后,馬云開始一邊工作一邊復習。馬云在第三次高考中的數學成績達到了79分,但他的總分仍然比本科差5分。
幸運的是,恰好杭州師范英語系剛升本科,報考的學生數量不夠。所以學校決定讓幾個英語成績好的??粕苯由媳究?。于是,馬云作為本科生踏入杭州師范大學。
俞敏洪:英語考了33分,考了3次才上北大
經過10個月左右的復習,俞敏洪第一次參加高考,英語只考了33分。第二年,經過努力,他只考了55分,再次落榜。在俞敏洪的第三次高考中,他只用了40分鐘就取得了95分的好成績,總分387分。,俞敏洪以超過北京大學7分的錄取分數線進入北京大學。
俞洪敏曾在微博上提到:“高考不是奮斗的終點。無論你的成績如何,上什么大學,都不是決定個人成敗的關鍵。決定個人成敗的是一生的胸懷、精神和勇氣;人生不是一場百米賽跑,而是一場無盡的馬拉松。”俞敏洪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了一個新東方,成為了一名留學教父。
李修平:央視好聲音,曾三次落榜。
同理,國臉李修平也曾經經歷過高考落榜。
當初,李修平高考連續三年落榜,但父親沒有幫她找工作。“如果你繼續復習考大學,我支持你;如果你不想參加考試,就把檔案放在街上,聽聽街道的安排?!?br /> 李修平通過努力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的播音系,走上了新聞聯播的主播臺。
孟非:從來沒有聽說過“高考決定命運”
1990年,孟非參加了高考?!笆ξ襾碚f是意料之中的事情。我坦然面對,從來沒有想過復讀。有什么區別?”然而,孟非說,像所有年輕人一樣,他對社會的艱辛缺乏了解。失敗后,他去深圳工作,結果到處碰壁,不到一個月就回到了南京。
“沒有知識真的很可怕。沒考上大學并不意味著我不喜歡學習。我從未放松過學習。”孟非說,1992年,他通過了成人高考,被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錄取。后來去電視臺打零工,幫人背包打燈,但一直是臨時工。
直到1996年,他的一部特別電影《飛往亞特蘭大》讓他在全國小有名氣,成為電視臺的正式人員。2002年,他終于走上了江蘇城市頻道打造的全新一小時直播節目《南京零距離》。后來,孟非成功主持了《非誠勿擾》節目,因此在全國大受歡迎。
孟非寄語不及格的考生,都說“知識決定命運”、性格決定命運,就是沒聽說過“高考決定命運”。
李安:第二次失敗時數學差0.67分
如今,李安是一位的國際導演,但他的學習生涯并不順利。
雖然他很早就對父親說:“我不喜歡(傳統的科學、工程、醫學、農業等學科),但我想成為一名導演。”但每個人都只是一笑置之。
第一年參加臺灣省聯考,李安以6分之差落榜。第二年重考,數學差0.67分,再次落榜。李安的父親是臺南一中的校長。李安的兩次失敗對李家來說是不可接受的。
那時李安情緒發泄,不過是把桌子上的臺燈、書一把掃到地上,然后跑出家門透透氣。
后來,李安幾經努力考上了藝術電影劇科。根據他的描述,這是“靈魂第一次得到解放”,他當時才發現,生活可能不是一樣的學習和深造。從那以后,李安學習芭蕾,寫小說,練習聲樂,畫素描。大學失利者李安成為奧斯卡導演李安。
賈樟柯:分析幾何,立體幾何無法區分。
AI配圖魔改
賈樟柯現在是中國第六代導演中的,但是當他上學的時候,他的數學成績很差,直到高考之前,他甚至分不清幾何和三維幾何的分析。他的整個中學時代都是寫詩的。然而,他對詩歌過于癡迷,卻浪費了學業。第一年,賈樟柯在高考中慘敗。
1990年,賈樟柯自費前往山西大學學習藝術,因為他不需要在那里參加數學考試。后來,賈樟柯不小心看了陳凱歌導演的電影《黃土地》,一邊看一邊流淚。看完之后,他發誓以后一定要當導演。
怎樣才能成為導演?賈樟柯到處問人。有人告訴他,如果他想成為一名導演,他必須參加電影學院的考試,并告訴他永遠不要參加導演系的考試。,賈樟柯選擇了北京電影學院的文學系,考了三年。1993年,賈樟柯終于收到了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錄取通知書。
1968年,李彥宏出生在山西陽泉的一個普通家庭。年輕的時候被戲曲迷住了,考上了山西陽泉晉劇團。然而,在中學時代,李彥宏回到了“主業”,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業中。
1987年,李彥宏成為陽泉市高考狀元,考入北京大學圖書信息專業(即現在的信息管理)。然而,他進入中國大學的興奮逐漸被書籍和信息學的無聊和無聊所融化。所以他決心出國。
大三以來,李彥宏心無旁騖,購買托福、GRE等書籍,目標是在美國留學,專攻計算機科學。
經過不斷的努力,李彥宏于1991年收到了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錄取通知書。
“我出國不是一帆風順的。因為我換了專業,剛去美國學計算機,一開始很多作業都跟不上。有時候和教授面試的時候,因為不耐煩,談了一些自己不太了解的領域,結果那些教授覺得我做不到?!彼运洺CΦ搅璩績牲c,白天上課,晚上補習英語,寫程序。
李彥宏對這段經歷的評價:“現在回想起來,覺得當時挺苦的,但是年輕的時候應該吃苦?!?br /> 莫言:高考很糟糕,但是沒有高考更糟糕。
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、作家莫言說,談高考,大家都討厭,但是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一所好大學。
莫言記錄了女兒高考時在考場外等待的心情:“距離正式開考還有一段時間,但還熙熙攘攘的校園已經安靜下來,楊樹上的蟬鳴變得格外刺耳。一位穿著軍裝褲的家長抬頭說,北京什么時候有這個東西?另一位戴眼鏡的家長說,學校應該派人把他們趕走?!?節選自莫言名篇《整天陪女兒高考》)
這段描述家長在考試期間急切情緒的話,說明考生家長對高考的復雜情緒又愛又恨,既看重又無能為力。對于高考,莫言只能感慨地說,高考很差,但沒有高考就更差了。
余華:失敗迷茫,用寫作改變命運。
作家余華參加了恢復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,但他失敗了。
余華在《19年前的一次高考》一文中寫道:“高考那天,學校門口掛著橫幅,上面寫著‘一顆紅心,兩種準備’。這八個字也寫在教室的黑板上。兩種準備是錄取和失敗。一顆紅心意味著你可以在祖國的任何職位上取得成就。當時我們真的是一顆紅心,一種準備,就是被錄取,但后來才發現,我們實際上做了后一個準備,我們都失敗了?!?br /> 后來,余華在衛生學校學習了一年,被分配到鎮上的衛生院,成為了一名牙醫。業余時間,余華呆呆地看著窗外的街道,突然不知道未來在哪里。那一刻,他決定改變自己的命運,于是開始寫小說,寫了《活著》、后來的《許三觀賣血記》和《兄弟》。
上一條:
高考勵志電影推薦
下一條:
2023年高考是 新高考 還是舊高考